茶园面积超过15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14.7%——进入新世纪后,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茶叶种植面积居全市第一。近日,《重庆日报》记者发现,秀山茶园虽然面积大,但在市场上并不出名。
今年春天,游客们正在秀山峨溶茶园游玩。记者 鲁诗勤 摄视觉重庆
秀山茶作为我市第一个种植茶叶的大县,怎么了?
秀山茶叶销往哪里?
重庆茶叶专业批发市场位于江北区南桥寺,是主城较大的茶叶批发市场之一。12月13日,记者在这里转了几圈,却没有发现来自秀山的茶。最后,在一家经营重庆房地产茶的商店里,经营者陈超从角落里拿出秀山生产的功夫红茶。“秀山茶质量很好,但品牌不响。“陈超遗憾地告诉记者,茶叶消费注重品牌,秀山芽尖茶的质量几乎相同。价格只有知名品牌的三分之一,很少有顾客愿意购买。
记者在电子商务平台上发现,秀山茶最便宜,250克只卖30元;最昂贵的精包装,200克只卖400元。无论价格高低,每月销量最高的商店都不到30个订单。
秀山出好茶。早在东晋时期,秀山茶就被载入华阳国志。清末民初,秀山洪安“猛洞茶”、钟灵“平邑茶”、海洋“尖山茶”在贵湘鄂附近非常有名,有“斗米换斤茶”之说。据统计,今年秀山县茶园面积已超过15万亩,成品茶产量将超过1万吨,其中大部分线下销往县外。
这么多秀山茶,卖到哪里了?
在秀山开茶厂20多年的杨老板告诉记者,每年春节过后,很多沿海和西北的茶商都会在秀山买茶。“秀山茶质量好,产量有保障。“老板介绍,加工质量稍微好一点,走“路货”,用大袋运到西部地区;顶级质量,精心包装,运到知名茶叶品牌原产地包装,然后销往全国各地,“顶级部分,我听说转手可以翻倍甚至翻倍。”"
品牌塑造弱在哪里?
秀山茶没有品牌吗?秀山县农业农村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秀山在扩大茶叶种植规模的同时,一直在努力打造当地品牌。
早在2017年,秀山就申请了“秀山毛尖”区域公共品牌,以整合全县各分散品牌。同时,县通过财政补贴等形式鼓励县企业参加茶叶展览评估。目前,已获得“茶杯”特别金奖等国家奖26项,“巴威玉珍”杯斗茶大赛金奖67项。
既有好品牌,为什么叫不响?
市农业农村委会经营处处长谢宇说:“茶叶消费不仅是产品本身,也是一种文化。”。
目前,西湖龙井、大红袍等国内知名品牌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并得到了历史文化的“祝福”。秀山大规模发展茶叶产业不到20年。要将优秀的产品转化为声誉,积累品牌文化也需要时间。
同时,县财政对茶叶产业的投资更加关注整个产业链的前端和中端。在秀山,从种植管理到茶叶加工,都有相应的政策支持。但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县茶叶的营销环节主要是资助企业参加展览,年投资不足50万元。
“有一年,我们也在机场和车站做广告,但我们觉得‘泡’秀山县农业农村委会有关负责人郁闷地说,所以他们以后再也没有投放过广告。
“对于像茶这样的农产品来说,持续营销非常重要。”市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二级检查员洪国伟表示,在信息爆炸时代,“三天钓鱼,两天晒网”的推广往往使以往的营销成为“沉没成本”,但短期内很难赚钱。
缺乏完整的销售网络也使秀山茶难以在市场上大喊大叫。在秀山,90%以上的茶叶行业从业者集中在种植环节,很少有人从事线下营销。因此,在全国大中城市展示“秀山茶”的摊位并不多。
“福建安溪茶业从业人员80万人,其中10万人卖茶。”洪国伟表示,分布在全国茶叶批发市场的安溪人将销售包括安溪在内的福建茶叶,培育福建茶叶的消费市场,从而扩大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何打造秀山茶叶品牌?
秀山兴隆澳现代农业园区,圆形山丘被绿茶树覆盖,蔓延到远处。在寒冷的冬天,茶树为来年孕育新芽储备能量。
根据秀山县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提供的数据,在扶贫期间,该县的茶叶产业覆盖了22个乡镇的2.7万农民,推动了13个贫困村的7550人摆脱贫困,是扶贫的支柱产业之一。
“秀山茶的产业基础非常坚实,是农村振兴的重要产业,也为品牌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谢宇表示,秀山茶应将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提高茶叶加工质量,加强营销宣传,使“优质茶”成为“知名商品”,通过补贴营销环节等支持政策,让企业加强外部推广,使秀山茶品牌深入人心。
洪国伟建议秀山茶要“学会游泳”。在发展初期,农业产业缺乏自己响亮的品牌,靠“OEM”解决销售问题是权宜之计。然而,在茶叶产业的发展中,地方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应鼓励有能力的人进入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通过产业链的专业分工促进员工的专业分工,通过终端环节促进前端进一步提高种植水平和迭代加工设备,为秀山好茶的销售铺平道路。